歷屆畢業生論文

畢業學年 校友姓名 論文題目 指導教授
1122 林美蘭 廣播中的生命敘事與度化作用—以「大愛」電台節目為例 盧蕙馨教授
1122 林美麗 從無血親到一家人:一位慈濟懿德媽媽之自我敘事 林建德教授
1122 吳薇薇 生命靈數自他療癒之探究 林美容教授
1122 林璧媛 高牆內外的慈濟情—以金門監獄關懷為例 林建德教授
1122 侯秋凉 安寧志工臨終陪伴的經驗與反思 盧蕙馨教授
1122 謝芳珮(釋德𦔔) 行入慈濟大藏經—慈濟人佛心師志之研究 林美容教授
1122 潘翠微 走在「學」與「覺」的路上:靜思精舍清修士修習菩薩道之研究 周德禎教授/林建德教授
1122 劉明秀 《證嚴法師說故事》與入世弘法 許木柱教授
1122 諸琳 從孝道人倫到子職教育的哲學反思—以儒道思想為背景的詮釋 林安梧教授
1122 崔菊芬 逆境經驗反思與意義建構 以慈濟志工經歷內湖事件為例 簡玟玲副教授
1121 張依婷(釋德澧) 靜思僧團的修行與志業 郭莉娟助理教授/簡玟玲副教授
1121 楊麗芬(釋德劭) 析探「宇宙大覺者」─證嚴上人之佛像觀 林建德教授
1121 白錫珍 從三階教的興衰省思佛教的慈善實踐―― 與慈濟功德會的初步比較 林建德教授
1112 曹海瑞 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詮釋空性思想的美學意涵 林建德教授
1111 陳素蘭 菩薩道上自他療癒之旅 ——初探慈濟志工之經驗模式 林建德教授
1111 陳芷蘋 「人間佛教」的社會實踐──以證嚴法師與昭慧法師為對比探索 林建德教授
1111 陳照源 從《成佛之道》探討戒定慧三學之相通與別異 林建德教授/林美容教授
1101 陳佩鈺 阿修羅神話的形象描繪、跨文化比較及當代意義 林美容教授
1101 釋果怡(王明觀) 《大悲懺》修持作為「往生淨因」之探討 林建德教授
1092 葉育修 試探宗教意義之於存在焦慮的消解:一個心理學式審視與反思 林建德教授
1091 林堉璘 「風水」與「魂魄」之存在現象的解析延拓:從《道德經》「有無」的科學觀談起 林美容教授/林建德教授
1091 王秀芳 佛法入世的教化功能:以更生人的生命轉化為例 盧蕙馨教授
1091 呂沂庭 尼泊爾 桑塔 (Santa Ratna Shakya) 頌缽療癒之探究 陳啟文副教授/林建德教授
1082 黃基淦 大悲契智─證嚴上人早年修道歷程之敍事 何日生副教授
1081 袁瑩 從醫學和佛學統合的視角探究台灣器官捐贈的佛教爭論 周柔含副教授
1081 黃湘卉 慈濟人文真善美如何改變志工生命:以我為例 何日生副教授
1081 黃榮欽 初探證嚴法師「無我」之思想及其應用 林建德教授
1081 莊麗雲(釋德𣔯) 靜思僧團體現大愛精神之探討 盧蕙馨教授
1081 王麗美 宗教信仰活動對成功老化的影響-以佛學讀書會五位成員為例 盧蕙馨教授
1072 歐荃苓(釋若讀) 從白雲禪師「止觀法門」析探身心療癒之道 林建德教授
1072 張 印(釋覺雲) 唯識「二諦義」之解脫原理及其止觀運用 ——以法相宗「四重二諦」為中心 林建德教授
1062 張佑平 試論證嚴法師對「真空妙有」的詮釋與實踐 林建德教授
1061 黃麗蓉(釋法喜) 佛教解脫思想之研究─以《阿毘達摩俱舍論-解脫道明析》為依據 林建德教授
1061 曾文淑(釋通韻) 台灣佛教往生蓮位與超薦法會之研究─以花蓮和南寺為例 林美容教授
1052 高志輝(釋如岸) 慧門禪師「看話參禪」之研究 林建德教授
1052 釋明彗 生命長河的最後脈動— 余德慧「臨終心理質變」說之探究 周柔含副教授
1051 林耕宇 多元求助脈絡的身心體驗—「人文身體空間」的探討 盧蕙馨教授
1042 吳瑞祥 佛教經典現代詮釋之探討--以「慈濟經藏演繹」為例 許木柱教授/周柔含副教授
1042 廖羚均(釋法邑) 茶禪與心的返照-以開心門道場為例 林美容教授
1042 李淑麗 「苦難」作為個體歸返整體之召喚-以榮格「個體化」觀點詮釋之 何日生副教授
1042 高淑惠 莊子思想中的意義治療學 林安梧教授
1041 藍寬驊 漫長的青春期:人格結構的擺盪與抗衡 林安梧教授
1041 簡梓倩 宗教使命對醫學教育可能的影響─以慈濟「良語良師」志工為例 林美容教授
1032 郭修文 從魔神仔談「曠野」的象徵意涵 林美容教授
1031 釋覺明 《攝大乘論》唯識無境之考察 林建德副教授
1022 游名寬 一間私人神壇的宗教與療癒–以收驚與祭解為主之考察 林美容教授
1022 林振騰 生命終極關懷與禪修初始覺性~內觀現象的觀察與詮釋~ 林建德副教授
1022 嚴淑鈴 「本跡一如」與「權實不二」—從證嚴法師的身行典範探究慈濟宗之思想內涵 林安梧教授
1022 張純樸 慈濟大學醫學生解剖學人文學習經驗研究 盧蕙馨教授
1021 楊秀娩 慈濟與《藥師經》的因緣 林美容教授
1021 黃珮瑜 論韓愈〈諫迎佛骨表〉在儒佛論辯中的意義與價值 林安梧教授
1021 林莉如 當代比丘尼的生命書寫–以個人在「靜思精舍」修行經驗為例 盧蕙馨教授
1012 李茂志 青少年網路連結與宗教實踐–以雲林虎尾七寶淨苑為例 林美容教授
1012 袁慧萍 探討慈濟志工的行經-以《法華經‧安樂行品》為切入點 林美容教授
1012 李道道 日本宗教的光與影-初探明治維新時期國家宗教 與民眾宗教之互動 林美容教授
1012 黃兆民 宗密如來藏思想的哲學詮釋 林建德副教授
1012 苗繼云 佛教經典的演繹-以慈濟水懺演繹與七月吉祥月活動為探究核心 林安梧教授
1012 翁宗裕 修行的體現-以藏傳大禮拜為例 李維倫教授
1012 王秀妃-釋秀定 「以管窺天」到「洞見自身實相」-《大念處經》宗教修行之現象學研究 李維倫教授
1011 釋如雲(陳瑞美) 白雲法師般若學及其現代意義之研究 林建德副教授
100 胡璉艷(釋宗怡) 親密相遇:探索家族排列之身體動力經驗 余德慧教授
100 鄭惠月 轉化一說:生命要為人的活著負責一個生命現象學式的參考 林安梧教授
100 釋宗演(梁心蘭) 體膚之慰—觸摸陪伴之反身性理解的探討 余德慧教授
99 陳盈霓 對話中的佛教:一行禪師與基督宗教和人間佛教之相遇 林建德助理教授
99 邱秀麗(釋妙乘) 口述心行〜一個素樸教會的興起 林美容教授
99 黃建銘 民間宗教因果律的探討─以梵音堂因果實證善書為文本之研究 林美容教授
99 林國勳 渾沌、太初與宗教性—關於生命的根本性困惑處境問題 林美容教授
99 謝明晳(釋念慧) 母娘信仰之身體性、情感性與神聖性:以花蓮法華山慈惠堂為例 林美容教授
98 許碧玉(釋常昱) 天台智者大師安那般那法之研究-以《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為中心 林建德教授
98 陳鴻章 臺灣宜蘭冥婚習俗調查研究 林美容教授
98 陳玉娟(釋地信) 大崗山超峰寺與民間信仰關係之探討—民間佛教的視角 林美容教授
98 吳青泰 「淨土在人間」的思想與實踐--探析慈濟環保運動 盧蕙馨教授
98 鄭鳳嘉 在地紮根的兩種模式—花蓮地方公廟與慈濟社區志工組織之對話 林美容教授
97 張武毅 佛教臨終助念變遷探究 林建德副教授
96 黃惠琪(釋善揚) 禪修者滅苦經驗之探討―以馬哈希內觀禪修法為例 盧蕙馨教授
95 朱耀光 台灣民間祝由文化之符籙療法的探索―天和門法師公的符籙信仰與療法 張憲生助理教授
95 莊白珍(釋善詮) 法眼文益「禪」、「教」思想研究 程諾蘭副教授
95 楊長憲 無語良師:慈濟大體捐贈意義體系之分析 盧蕙馨教授
95 梁淑貞 東羅馬時期聖像毀壞運動成因分析(四~九世紀) 張憲生助理教授
95 盧珺榴 宗教節慶與飲食―以民間信仰與猶太教為例 游謙副教授
95 陳思樺 我憂鬱,因為我卡陰―憂鬱症患者接受台灣民俗宗教醫療的療癒經驗 林美容教授
95 周佩璇 語言與向心力︰證嚴法師與靜思語 盧蕙馨教授
95 張淨茵 清修與律己―以「大專學生齋戒學會」學員之參與經驗為例 盧蕙馨教授、蔡怡佳副教授
95 鄭凱文 從證嚴法師對《無量義經》之詮釋探究其「人間菩薩」思想意涵 盧蕙馨教授、黃國清副教授
94 吳鳳螢 緬甸仰光漢傳佛教團體之發展與困境 盧蕙馨教授、張憲生助理教授
94 廖憶榕 印順導師與妙雲蘭若:兼論「精神典範」對於比丘尼僧團發展之影響 盧蕙馨教授、李玉珍教授
94 王昱璇(釋德傅) 法之體現―以慈濟志工身體經驗為例 盧蕙馨教授
93 夏淑怡 臨終病床陪伴者的療癒經驗探討 余德慧教授、盧蕙馨教授
93 王雅蕾 仙道生命解脫論:道性思想的開展―以王玄覽(玄珠錄)為研究對象 盧蕙馨教授、丁煌教授
93 洪金滿(釋證滿) 一位出家六十年尼師之生命史探究―兼論靜修寺院之變遷 盧蕙馨教授、李世偉副教授
93 張譯心 與鄰人相遇―安寧病房志工之宗教實踐初探 盧蕙馨教授、余德慧教授
93 李芝菡 宗教進入異文化的隱藏、稀釋與更新―以創價學會及統一教會在美國為例 游謙副教授
92 余威德 唐代北宗禪發展研究―以玉泉神秀為中心 張憲生助理教授
92 林美齡 變身―八家將青少年之面具人格 游謙副教授
92 簡秋娟(釋道興) 此時我在?―臨終病房宗教師的陪伴過程探微 盧蕙馨教授、余德慧教授
91 吳沛媛 流動的宇宙軸心―經典中耶路撒冷的再現 游謙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