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_高雄線上讀書會教育現場〜林建德所長和研究生-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用學術語言說好慈濟故事】
(文:葉芷秀、王耀明)【教育現場 希望綻放】
※分享人: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林建德&研究生們
※分享主題:用學術語言說好慈濟故事
說好慈濟故事六部曲
慈濟志業開展,56年來累積不少實務經驗,值得透過學術研究進一步檢視曾經走過的路,姑可涵蓋六個範疇:
一、精神理念;二、足跡故事; 三、詮釋解讀;四、分析探討; 五、理論模型;六、標竿典範。
有「慈濟宗」就有「慈濟學」,一如有禪宗就有禪學……證嚴上人在世的「慈濟宗」,所有的靜思弟子都是「第一代」;所有參與「慈濟學」研究的都是「開路先鋒」。
慈濟學學術研究目的:
一、經驗傳承和創新:「四大八法」之傳承、創新以及人才培育等。
二、範式推廣:將慈濟範式向世界宣揚;慈濟論述、國際認證。
三、誤解澄清:外界對慈濟誤解或批評,透過學術方式回應討論。
四、知見深化:透過學術方式,加強慈濟人的正知正見、正信正行。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創辦已二十年,依著證嚴上人教育理念,期能貢獻本所對於社會之祥和與人心之淨化,長期以來一直以「信仰」、「實踐」和「療癒」為辦學宗旨。
※分享人: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研究生王耀明師兄
※分享主題:用學術語言說好慈濟故事
線上的慈濟家人,大家好, 我是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一年級新生王耀明,今天在此跟高雄線上讀書會線上的師兄姊們,分享我報考慈大宗研所的心路歷程。 真是因緣不可思議啊! 一切通通跟高雄線上讀書會脫不了關係的。 2013年返台授證前,跟我家師姊一起來參加高雄線上讀書會,當時有抽一個書籤,上面寫著「信願行」,還被叫上台分享,記得是說:「接觸了慈濟,聽了 證嚴上人的法要起大信心,還要立大願,接著就是要將之付諸於行動!」 慈大宗研所在海外時有所聞,也透過網路參加過宗研所舉辦的「成佛之道研習營」,但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會來報名讀研究所。 去年底一個因緣,在花蓮參加社區志工活動,無意間收到朋友寄來了一張照片,內有建德所長及佳勳師姊,當下認出是宗研所的一張團體照,卻也不是很在意。 接著在花蓮靜思堂包裝歲末祝福結緣品的時候,簡美婷師姊忽然跑來坐在我們旁邊,開始跟我們推薦慈大宗研所正在招生的訊息,我們應該去申請看看,當時還在想怎麼可能,禮貌地請他寄相關報名簡章資料給我們參考。 回家上網瞄了兩眼,也就擱置在一旁;事隔一周適逢周三早上忽然想起高雄線上讀書會正在直播,急忙打開電腦連線上去,當時正要輪到建德所長介紹宗研所,當下頭皮發麻,心想怎麼這麼巧,已經是第三次敲門了,當天馬上把報名資料拿出來,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填寫資料報名。 好!接下來跟大家分享報考要如何填寫審查資料,內容包含個人簡歷、自傳、進修動機、進修計畫…等等,資料內容可依個人專長及經歷自由發揮,還記得 上人要大家盤點生命嗎? 這份審查資料正好是對自己盤點生命,進行最好的交代! 有人會說自己年紀一大把了,又不是文史、宗教相關科系畢業的,怎麼可能讀的下去? 跟大家報告: 我們今年報到的新生有十一位同學,年齡從70歲阿嬤級的到今年大學剛畢業的小妹妹;年紀大? 上人在講述《如來壽量品》時要大家存五十歲,將它保存下來,放在「壽量寶藏」中,才可以繼續精進、學習,動力無窮。 同學有開工廠的老闆,軍、公、教、警,社工、科技、服務業,職場退休的人,家庭主婦…。有在慈濟專精訪視,人文真善美,懿德輔爸輔媽,社區品書會美編、導讀志工,經藏演繹種子老師,前期還有在大愛電視台工作的佳勳、菊芬、光中…,有在社區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承擔的志工。大家共識共學,互相討論,分享學習心得,和樂融融。 所上更安排名師、學者上課、演講,更鼓勵同學參加研討會,舉辦禪修體驗營…學習內容多采多姿;讓同學增廣學識見聞,擴展研究領域。 學校有餐廳、宿舍,吃住不成問題。有入學、助學、補助獎學金可以申請(資格可上網查詢),假日有環保站、精舍、社區志工勤務…可以實現您付出無所求的心願。 說到這裡,應該回答了大部分人的疑慮;看到別人都能做到,自己信心是否大增許多了? 現在讓我們回頭想一想,看過或聽過,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所招生的訊息是第幾次了? 第一次,好好的思量一下,活到老學到老; 上人賜與我們50歲的壽量寶藏,我們打算要如何把握珍惜? 第二次,是否要好好把握因緣? 為自己及後進,將菩薩道拓得更寬更廣; 第三次,因緣不可思議!不要再錯過機會了,及時把握因緣;讓今生求知求法的心更堅固。 對的事,做就對了! 心動,就要趕快行動! 感恩聆聽!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上網瀏覽慈大宗研所網頁 http://www.religion.tcu.edu.tw/ 或與我們聯絡。
※分享人: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研究生葉芷秀師姊
※分享主題:用學術語言說好慈濟故事
您喜歡花蓮的好山好水嗎? 或者,當您心靈寧靜下來時,是否會想到~ 我們從哪裡來?生活的目標是什麼? 什麼時候會離開世間?離開世間後會到哪裡去?等等疑問…… 所以,人生不能沒有宗教。然而,什麼是宗教? 證嚴上人說:「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 「宗教」一點都不神秘,不複雜,就在生活的語默動靜之間。 如果,您喜歡花蓮的好山好水;如果,您對宗教真理有所追求; 或者,有一些生命中的疑問, 歡迎大家來~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報名喔~ 本所自創所以來,從事宗教、人文相關研究,以「信仰、實踐、療癒」為辦學宗旨。有「宗教組」和「慈濟組」兩組可以選擇。畢業後,未來皆可進修國內外宗教、文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研究所博士。 「宗教組」未來的就業取向可從事學術體系擔任教職與研究工作,或進入社會宗教、福利、心理諮商、文化傳播機構服務,亦可修習本校教育學程,進入中學任教。「慈濟組」就讀同學往往都有慈濟背景,日後回歸慈濟志業服務或擔任志工,繼續從事宗教弘法、心理諮商、志工輔導、人文傳播、社會教育等工作。 歡迎大家給自己一個進修的機會,選擇來到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在地靈人傑的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裡,實踐宗教真理的信仰,實現自利利他的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