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研所課堂演講】113/11/11(一)15:00 移植的佛教?:人間佛教在馬來西亞(杜忠全副教授)
(文:鄭琪萱/照片:宗研所)本次佛教哲學課程,邀請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金寶校區系主任杜忠全副教授。杜忠全副教授的學術專業以佛教/學研究為主,也教哲學和民間信仰等。杜忠全副教授表示拉曼大學是慈濟大學的姊妹校,在場老師也回應有機會可以互訪拉曼大學及進行校際間的學術交流。

杜忠全老師從寂晃法師在馬來西亞社會演講印順導師思想中,受到影響而接觸印順導師的《妙雲集》、《中論》和相關著作等,及當時在馬來西亞的社會推崇印順導師的思想,成為老師研究馬來西亞的人間佛教的因緣。老師提到寂晃法師從傳統向現代轉折的馬來西亞漢傳佛教南來僧,也提及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和闡述了淨土宗在馬來西亞的發展。

馬來西亞的竺摩法師引進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寂晃法師轉型成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之後推動馬來西亞佛教的僧人帶領馬來西亞整體的漢傳佛教走向現代化。講者也介紹了大中華圈人間佛教傳承是太虛大師、印順導師的系統。19年代前後,台灣的宗教團體及時代背景走向國際化,慈濟也在馬來西亞建立分會。

杜忠全老師從馬來西亞的宗教背景,進而分享其研究的時代背景—太虛大師、印順導師、竺摩法師及寂晃法師對於馬來西亞人間佛教的思想,以馬來西亞人間佛教的研究與師生進行互動。最後杜忠全老師贈予錦旗留念,林建德所長也以《心識與解脫》這本書與杜忠全老師結緣。


講者簡介:杜忠全,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金寶校區系主任,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學術專業為佛教/學研究,兼及馬來西亞華人民間文學與民俗、信仰研究。留學返馬後即開展檳城書寫,2005年獲馬來西亞第8屆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散文推薦獎,迄今結集出版有多部檳城專著,包括《老檳城▪老生活:口述生活記憶》(2008)、《老檳城路志銘:路名的故事》(2009)、《老檳城▪老童謠:》(2011)、《檳城三書》(2011)、《老檳城的娛樂風華》(2013)、《戀念檳榔嶼》(2012)、《山水檳城》(2014)、《喬治市卷帙》(2016)、《我的老檳城》(2010馬有人簡體、2015臺北魚籃文化繁體版)等等。編輯出版包括《喬治市:我們的故事》《2014,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生命的感恩:繼程法師六十壽辰文集》(2015)、《端洛話今昔:端洛、布先、華都牙也等近打礦區的故事》(2020,霹靂州政府非伊斯蘭事務局)等等。學術出版有個人專著《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2009),參與主編《南洋華蹤:馬來西亞霹靂怡保岩洞廟宇史錄與傳説》(201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目前聚焦於漢傳佛教人間佛教思想及其在馬來西亞之傳播與接受、馬來(西)亞第一代華僧研究、馬來西亞華人拿督公信仰之籤詩等等。